您所在的位置: 必威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法国南锡洛林大学哲学教授格哈德·海因茨曼“对认知直觉的对话式说明”讲座顺利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3-29

本网讯(通讯员 唐瑞雪)3月24日晚,应必威陈波教授邀请,法国南锡洛林大学哲学教授格哈德·海因茨曼(Gerhard Heinzmann)做了题为“对认知直觉的对话式说明”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陈波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王晶副教授评议。来自国内外200余名听众参加此次线上讲座。

随着人们对推理和论证严格性的不断追求,认知直觉逐渐衰落。因不满自然主义、反自然主义对直觉的解释,海因茨曼通过对话实用主义(dialogical pragmatism)的方式构建对话式技能模型(dialogical skill-model),将直觉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功能(semiotic functioning),由此来回应直觉在哲学和数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海因茨曼首先对一些术语进行澄清。本次讲座中的“直觉”指认知直觉,它是作为理解词项、命题或论证的意义并对其进行辩护的基础,进而区分了intuition of和intuition that。前者涉及把握一个对象、概念、陈述,而后者涉及把握一个陈述的真或发现一个证明是毋庸置疑的(conclusive)。海因茨曼主张在对直觉的探究中要同时关注二者。认知直觉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于现象的感知直觉(sensitive intuition),第二类是智力直觉(intellectual intuition),涉及像数、集合、概念这样的抽象概念;第三类为康德传统中的操作直觉(operative intuition),与时间、空间相关。

接着,海因茨曼分别从哲学史和几何学的角度指出认知直觉面临的困难。从哲学史来看,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原理不能从其他原理中推出,它是通过直觉得到的。同时,他又主张第一原理必须被想象是从感觉通过归纳得到的。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直觉和归纳是什么关系?笛卡尔认为直觉是“纯洁而专注的智慧的事实,是怀疑所不能企及的,它是由理性的唯一光辉产生的。”解释笛卡尔“我思”面临的困难在于思维活动在时间上是持续的,但它又必须是一个简单的单元(simple unit)。洛克主张直觉的知识是最清楚可靠的,心灵直接觉察两个观念是否契合,无需插入任何其他观念,如“白色不是黑色”。但如果我们只获得“白色在这里”“黑色在那里”这两个简单观念,我们如何清楚分辨白色不是黑色?在几何学中,海因茨曼以平行公设为例说明认知直觉遭遇的挑战。面对“两条不平行直线会交于点A”的论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因为两条线近乎平行而图纸有限等情况,不能证实该论题。

尽管在哲学史和数学史上,认知直觉在理解数学知识的确定性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人们对严格性的不断追求,直觉被排除在证明之外。此外,直觉与信念不同。信念不是一种“看起来是”(a seeming),但直觉是。认知直觉不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这种意义上的知识,甚至根本不是信念。这使认知直觉逐渐衰落。从上述我们可以得出三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是形式约定主义,认为没有直觉;第二种是自然主义,认为直觉既不是直接的(immediate),也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先验的。它是与对实在现象(real phenomenon)的感知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反自然主义则认为直觉是一种“看起来是”(seeming),不具有规范性。它允许我们在某些相关认知条件下做出决定。海因茨曼指出,我们对第一种态度不感兴趣,后两种则放弃了直觉的无误性。因此,他提出一种猜想:直觉是一种简单的“看起来是”(a simple seeming),它既不基于纯感觉材料,也不依赖于纯理性。

海因茨曼引入“感知模型—技能模型”(perceptual model—skill model)这对术语来分析认知直觉。在感知模型中,直觉所提供的充分性被判断为事物与其表征之间的充分性,直觉来源于感知。但在这种模型中,感知和直觉都面临问题。对于感知来说,我们如何以一种保留认识论上的空白和以感知者为中心的方式来识别感知状态的内容,并且同时意识到它们的认知重要性?直觉如何能是未得到辩护的(unjustified)、简单的、明显的、在给定背景下相对稳定的,因此在认知上是重要的,但同时在认知上又是可错的?而在技能模型(技能是指心灵的一种能力)中,直觉所提供的充分性位于行为者(actor)和被表征对象之间。海因茨曼主张认知直觉不依赖于对象的性质、所使用的认知能力类型和符号系统,而是源于行为系统的符号功能之间的差别。因此,“什么是直觉?”就转变为“什么时候使用直观?”

海因茨曼通过对认知直觉的对话式说明来回应这个问题。他将讨论限制在单称分类命题上(singular classificatory proposition)。一个命题是提议者和反对者二者对话的结果。对话式重建的主要特征为根据语词所起的作用将其归入不同的范畴。如果语词p仅被用于重要功能(significant function,符号化为dp),那么它被归入单称词项。如果它被仅用于交流(communicative function,符号化为εp),那它被称为通名。如果表达式“aεp”可以以特定的方式还原为一个语言行为模式(pattern of action),那么该表达为真。行为被执行并被感知,它们既不是理性构造也不是简单的感觉材料。从行为者角度看,行为是一种单一的表现,只在数量上有差别,这构成了行为的实用方面。从旁观者角度,行为被意识到或被理解,它具有普遍性,这构成行为的符号方面。认知直觉的特征是通过一个人以特定的方式使用符号系统而给出的。如果行为模式的单一和普遍方面是相互依赖的,那么这种使用就是认知直觉的一个特征。它要求实用的和符号的方面要通过不可分割的关联性联系起来。由此,海因茨曼主张在对话式技能模型中,直觉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功能。

在评议环节,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王晶副教授就“康德所区分的两种直觉与讲座中所提到的认知直觉的关系”进行提问。王晶副教授指出直觉在康德哲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即“Anschauung”与“intuitiv”,二者有明确的区分。海因茨曼回应称在法语中也存在两个关于直觉的单词,但是在英语中,都对应于“intuitive”。讲座中的“直觉”是指作为知识、理性信念、推理或理解的基础的认知直觉。

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教授就“如何看待直觉与创造性的关系”进行提问。海因茨曼回应称,在庞卡莱那里,直觉与创造性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庞卡莱强调对于数学顺序的直觉,使人们能够预知到隐藏在其中的和谐与联系,这种直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地拥有这种特殊的直觉,即使他们的记忆力并不超群,他们也可以理解数学,甚至可能成为创造者。他们在数学创造上获得成就的大小与这种直觉的开发程度相对应。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